1. 行业视察
  2. 行业资讯
  3. 最新政策
  4. 测评通知
  5. 测评公告
  6. 运营动态
  7. 培训新闻
  8. 活动新闻

学生测评报名

师资培训报名

最新动态

特别推荐:良好口才的训练方法

发布时间:2017-02-15 14:28

  青少年朋友,当你看到那些成功的人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能泰然自若、口吐莲花地完成每一次演讲的时候,你是否羡慕他们有一张能说会道的嘴呢?也许你会说:是的,我真希望自己和他们一样!

  青少儿口才培训中心的老师指出,大量的事实证明,在这些成功人士当中,只有很少部分的人是天生的演说家,而绝大多数的人,都是通过后天训练得来的。

  美国总统林肯为了练口才,徒步30英里,到一个法院去听律师们的辩护词,看他们如何论辩,如何做手势,他一边倾听,一边模仿。他听到那些云游八方的福音传教士挥舞手臂、声震长空地布道,回来后也学他们的样子。他曾对着树、树桩、成行的玉米练习自己的说话能力,经过长期的刻苦训练,最终成为一位口若悬河、能言善辩的演讲家。

  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少年时曾患有口吃病,但他不被困难所吓倒。为了克服口吃,练就口才,他常常朗诵、慢读课文;为了准确发音,他对着镜子纠正嘴和舌的部位,严肃认真,一丝不苟。

58a3f4dcbb6ff.jpg

  这些伟人与名人为我们训练口才树立了光辉的榜样,我们青少年要想练就一副过硬的口才,也必须像他们那样,一丝不苟,刻苦训练,正如华罗庚在总结练“口才”的体会时说的:“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这里,专门为你推荐几种练习口才的适用方法,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速读法

  这里的“读”指的是朗读,是用嘴去读,而不是用眼睛去看,顾名思义,“速读”也就是快速地朗读。这种训练方法的目的,是锻炼我们口齿伶俐,语音准确,吐字清晰。

  背诵法

  相信我们每个人,都有背诵课文的经历。这些课文或是诗歌,或是散文,或是小说。我们背诵它们的目的也各有不同。有的是因为老师要求必须背诵而不得不背;也有的是为了记忆某名诗、名句,以此来丰富自己的文学素养。而这里提倡的背诵,主要的目的是锻炼我们的口才。

  我们要求的背诵,并不仅仅要求你把某篇演讲词、散文背下来就算完成了任务,我们要求的背诵,一是要“背”,二是要“诵”。所谓“诵”就是读出声音来,这种训练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培养记忆能力,二是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练声法

  练声也就是练声音,练嗓子。平时,我们都喜欢听那些饱满圆润、悦耳动听的声音,而不愿听干瘪无力、沙哑千涩的声音。所以锻炼出一副好嗓子,练就一腔悦耳动听的声音,是我们良好口才的另一个必做的事情。

  练声的方法分为练气、练口腔和练习吐字三个步骤。

  第一步,练气。俗话说练声先练气,气息是我们身体发声的动力,就像汽车上的发动机一样,它是发声的基础。气息的大小对发声有着直接的关系。气不足,声音无力,用力过猛,又有损声带。所以我们练声,首先要学会用气。

  吸气:吸气要深,小腹收缩,整个胸部要撑开,尽量把更多的气吸进去。我们可以体会一下,当自己闻到一股香味时是怎样的吸气方法。不过,这里还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在吸气时不要提肩。

  呼气:呼气时要慢慢地进行。要让气慢慢地呼出。因为我们在演讲、朗诵、论辩时,有时需要较长的气息,那么只有呼气慢而长,才能达到这个目的。练习呼气时,我们可以把两齿基本合上。留一条小缝让气息慢慢地通过。

  第二步,练口腔。也就是在练发声以前先要做一些准备工作。先放松声带,用一些轻缓的气流振动它,让声带有点准备,发一些轻慢的声音,千万不要张口就大喊大叫,否则会对声带起破坏作用。这就像我们在做激烈运动之前,要做些准备动作一样,否则就容易使肌肉拉伤。

  第三步,练习吐字。吐字似乎离发声远了些,其实两者是息息相关的。只有发音准确无误,清晰、圆润,吐字才能字正腔圆。

  模仿法

  青少年朋友,我们每个人从小就会模仿,模仿大人做事,模仿大人说话。其实模仿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我们小时候学说话是向爸爸、妈妈及周围的人学习,模仿周围的人。那么我们练口才也可以利用模仿法,向这方面有专长的人学习。这样天长日久,我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就能得到提高。

  角色扮演法

  角色一词,我们是从戏剧、电影中借用来的,是指演员扮演的戏剧或电影中的人物。我们这里的角色,与戏剧、电影中讲的角色,有着相同的意义。角色扮演法,就是要我们学演员那样去演戏,去扮演作品中出现的不同的人物,当然这个扮演主要是在语言上的扮演。

  此外,还需要提醒的是,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当然训练口才也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所以,我们在训练时,要坚持不懈,每天都抽时间练习,才能将自己的口才越练越好。当我们有一天真正地变得能说会道时,我们自然就成为了一个拥有好口才,并让人们喜爱的阳光青少年了!

 


  1. 上一篇: 口才技巧之摸透对方的心理再开口
  2. 下一篇: 找到打开话匣子的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