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听话的特征
听话与说话是言语交流中密不可分的两个部分。如果我们把说话看作言语生成和语言信息编码的话,那么听话便是对对方言语的理解领会和语言解码的过程。这两个过程共同构成言语交流,完成信息传递的任务。听话和说话这两种能力任何一种有所欠缺,都会妨碍言语交流,影响信息的沟通。听话的特点主要有:
1.受制性
听话者在口语交际中不居于主动地位,只有对方说了什么,才接受什么,再去理解,这种受制性的具体表现为:
(1)受制于表达者的说话特点,例如对方讲话中夹杂着不少方言或地方口音,你也得听下去。
(2)受制于特定的语言环境,例如审讯室里听话者一方是嫌疑人。
(3)受制于双方的交际地位,例如领导与他属下的谈话。
2.选择性
听话者虽然有受制的一面,但其接收并非单纯是消极被动的。这就是接受者对话语信息吸取时有选择的权利,其具体表现为:
(1)选择性的接受。
(2)选择性的理解。
(3)选择性的记忆。
3.补正性
口语表达时总会有不把话讲完或省略的时候,听话者可以用自己的理解、经验和知识使这未讲完的话,或省略的话得以补全、延伸,从而获得完整的信息,并反馈处理这些信息。将自己的见解说出来,纠正口语交际中的遗漏与偏差。
二、听话的方法
能说会道也许不难,但能说会听却不易。怎样锻炼和提高我们的听力呢,有必要认识和掌握以下几种常见的听话方法。
1.诱导法
说话是言者与听者一个完整的双向交流过程。因此听者有必要帮助言者明白:必须清楚表达自己的意思。听者可用应对,三言两语的评论,或者必要的提示语诱导说话人。尤其对那些不善言辞的人,如果给他及时的引导,边听边帮对方理清说话的思路,鼓起对方说话的勇气,有利于说话人消除心理障碍,把话说得清楚完整。如老师在课堂中向学生提问。用鼓励的言辞来诱导启发学生对问题进一步深入理解。
2.推断
推断的技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推断价值,边听边筛选对自己有价值的信息,舍弃那些自己不感兴趣,与自己关联不大的信息,以减轻听话记忆的负担。二是推断真意.即透过话语表层的含义了解其内在含义,甚至是“弦外之音”,从一些表面上微不足道的细枝末节、语气、手势、表情中洞察对方的立场、目的、主观意图,推断出对方所思所想。
3.抓住要点
说话人有时把说话的意思,隐藏在一段听似毫不相关的言辞里,即前面的话往往是引子、提示,当中一段话,有时是要点,有时是解说,后面一段话才是结论,或主旨的强调。我们听话时,可以从说话人话语层次来搜寻领会其要点。有时。说话人在强调重点语句时,常故意放慢速度,突然停顿,提高或降低声调,或借助手势加以提 示,这样我们就能通过说话者语气、手势、表情的复杂化来捕捉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