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怎样使你的语言表达既得体又能得到积极的反馈,从而使自己在谈话中处于更有利的地位呢?下面是一些语言培训专家根据大量的案例总结出来的几条经验,供你参考。
1.让他人保持平静与镇定——无论你要谈论一个什么性质的话题,只有在双方心平气和的情况下才能把话谈下去,并达到你所预期的目的。因此,即便你向他人发出命令、甚至指责他人时,也应当使用一些缓和性语言,让双方保持冷静,以便更好地控制交谈的气氛。
高斯是一家公司分管员工福利的经理。当他发现他的一名高级职员将公司最初的退休方案漏掉了一些内容以后,竞怒气冲冲地对这位员工吼道:“我最初的那个方案哪去了?你怎么搞的!”这位资深员工的自尊心显然受到了很大挫伤,也顾不了那么多,同样摆出一副势不两立的架势。两人经过一番激烈的唇枪舌战,不仅没使问题得到解决,反倒使他们之间出现裂痕。
事实上,如果高斯不采取这种态度,事情绝不会到这一步。他完全可以试探性地问这位职员:“我发现你提供的这份退休方案与我们最初规划的内容有些不符,你能解释一下其中的原因吗?”这样,高斯就给了这位员工一个分析与解决问题的台阶。
有人担心这样是否会有损自己的形象和威信。事实上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当你使用一些缓和性语言让他人保持平静与镇定时,你并没有放弃自己的价值观和信念,也没有改变你的地位。因此,专家建议:对于一些有可能导致谈话双方紧张的话题,可考虑使用下面一些缓和性词语以减低冲突所产生的不良影响。如:
·“看来你似乎……”
·“我的印象是……”
·“我所理解的是,我们……”
·“让我们谈谈这个问题,以便我们……”
·“也许更加可能的是……”
2.缓解矛盾与冲突——当你受到他人指责时,你可以使用一些词语来缓和冲突。琼斯是一家保险公司的职员,有一次她因将公司的文件随便寄给客户而受到老板的严厉批评。由于有错在身,琼斯没有申辩,并尽量保持冷静。在经理的怒气消失之后,她以一种极为平静的态度向经理解释了她当时为何没有申报就擅自行事的原因:“我当时感到,这些资料必须尽快邮出,如果耽误了,就不能更好地为客户服务。我觉得迅速行动就是公司最好的决定。”在琼斯的耐心解释下,这一本来性质十分严重的事件就这样平息了。
3.充满紧迫感——大多数人的语言表达往往给人的感觉是
不紧不慢,不得要领,这会使公司的业务受损,你自己当然也会失去提升的机会。一位老板问部门经理:“报告已经送到A地去了吗?”在他发出此问时,该部门经理的秘书可能正在打印那份报告。这时,他很有可能会给出两种回答。一种回答是:“不,还没有,我们正在打印。”因为事实如此,这也无可非议;但如果换一个人,他可能意识到了老板的急切心情,于是便肯定和迫切地答道:“我们正在处理此事,我想已经做完了。”然后转身问秘书是否能尽快加紧去干。很显然,这两种都不为错的答复,给老板留下了截然不同的印象,其结果当然也不同了。还有一个类似的例子,一位顾客给一名经理打电话问道:“我要买的东西已经寄出了吗?”这位经理正让员工在仓库处理订单,他便答道:“我们现在正在办理您的订单。我希望今天能邮出去。”但是,换一名经理,他完全可以这样答道:“请您不用着急,我们正在照我们所说的那样认真处理您的事情,您订的货一定按时到达您的手中。”很显然第二种回答既机智且效果又好。
在谈话中,应选用一些能应对迫切之情的词语,使听者放心与满意。在这种情形下,你要向对方表达你明了他的某件事十分重要,你已经理解他的意图。
4.有助于为自己辩护——我们在这里并不是提倡为自己开脱,但有时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你得为自己辩护,并要显得十分得体。那种毫无必要或不能切中要点的自我辩护只会是雪上加霜。但如果你完全有理却受到委屈时,你就应大胆为自己辩护。如果你对自己的决定和行为具有足够的理由,提出自己的理由通常可以显示你对问题的直觉和敏感性,即使这一行动或决定也许是错误的。
当然,当你为自己进行有力的申诉时,选用恰当有力的词语是十分重要的。在为自己申辩时,应尽量用简洁而有说服力的词语来表述自己的理由,切不可针对某一细节穷根究底,因为在许多情况下,有些事情本来就没有明显的正确与错误之分。
5.慎用影响他人的语言——“让我给你指点一下”,“让我给你提供一点线索”,“让我给你一二个建议。”这些都是一些令人反感、不易接受的表达方式,让人感到你盛气凌人,俨然是一个行家。但如果你使用一些不痛不痒的语言,却又会让人听来软弱无力,这又达不到预期的效果。